公共资源交易改革,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实践。在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及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中,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发挥着总抓手、大载体功能。对于治国理政、自我革命、反腐败斗争及统一大市场等系统建设,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具有统筹、整合、贯通职能。渭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近三年来在体制机制、服务业务做了一些有益有效实践,积极推动和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、新发展格局。
一、“去代管化”,激活能动力。
政策落地、改革见效,总会因时间、空间及地域等客观实情而在局部出现延期滞后或步调不一。渭南市公共资源交易,落在2015年整合改革大潮之后,2018年批设“一委一办一中心(代管)”架构,又在2019年机改中进一步强化和提升“一中心”为市政府直属机构,2020年以追赶姿态朝着平台、系统、机构“三位一体”统一共享目标持续走深走实。虽然滞缓,但在完善顶层设计上创先在前,开拓了中心发展空间并赋予内生动能,已逐步彰显后发优势。
面对大变局和新情势,渭南市委、市政府保持政治定力,把牢战略方位,力促深改与综治共赢局面。3年来,疫情换来发展时空,先是“破”了管办不分、政企不离的僵局和职责不明、边框不清的困局,点准了小切口、划出了边界线。再是“去”了代管对非主业管不好、管不实的名分,以及一委、一办在市县落实层面加长决策、加层领导、加设管理的虚位。三是“立”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中心、一平台、一张网的基本格局,并放在融通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进行战略规划、发展谋划。
二、“中心+协同”,加强统筹力。
为使全面深化改革及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落地,市级层面坚持指导与干事、管理与服务融合。2021年创建“中心+”统编协同运行机制,中心以党政办公室、综合协调、数据分析、财金风控4大功能为主导,对有关部门的政府采购、招投标有形市场、土地矿业出让、国企产权四项交易板块统一编组为4个专业协同科室,让渡相应交易系统权限。做到了身未到、心已聚,有效弥合管与办的间隙和缝隙,确保了进场交易及联动协作。
在既破又立、既整合又化合的平稳过渡阶段,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公益事、协商办、共同干。2021-2022两年间,实行中省市政策精神要求“直通车”,推动清廉交易、协同监管、公平审查、信用等各种“联席会”,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累计达到9263个,交易总额972.71亿元,年均增长13.2%,保持稳中有升、降本节支态势。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年会,建立月信息、季新闻发布制度,使交易数据变成投资消费的晴雨表,让平台系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信息港和综合体。
三、“拳头变抓手”,提升服务力。
随着数字化、智慧化科创的应用发展,交易改革设定“全市一平台”的初始模式亟待有个升级版。这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意见中已作出总体部署、指导要求,也在主题教育调研中渭南市各县市区出现集中诉求、共同意愿。一个平台,如紧握的“拳头”,好处是便于组织管理、利于服务共享、提升效能,弊端是多跑路、很折腾、劳人、费事、花销大等问题充分暴露。
经过利弊分析、综合权衡,借鉴先行先进省市经验,渭南市实施了“互联网+交易、数字赋能、服务下沉”的平台布建规划,在韩城、临渭、蒲城、富平、大荔、澄城等县域性中心城市,统筹统建公共资源交易分支平台,作为市中心向县级及基层延伸统一服务的“触角”。让网络贯通,让数字跑路,让信息共享,以点串线、多点带面,把公共资源交易收紧的“拳头”变成放开的“抓手”,实现就地就近进场交易。
四、“市县一体化”,凝结聚合力。
中央统筹、省负总责、市县抓落实,是新时代、新发展的基本工作机制。渭南市公共资源交易坚持“三位一体”整合完建与“市县一体”重构升级的双目标系统推进,从切开管办分离、到部门统编协同、再到市县两级一体,力破进场交易“问题在县上、根子在市上”的难题。市中心作为总部、总控,市平台及牌子建在、挂在市府地—临渭区,服务覆盖高新区、临渭区、华州区及市本级,实现市区同城融合。
强化公共资源交易“服务很重要、管理是核心”的价值功能,用“数据”联“空间”,以“软服”补“硬件”。与陕西省、西安市交易中心搭建场所共用、系统兼容的协作机制,与黄河、长江流域13个省46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通远程异地、跨区合作的数字通道。进一步优化再造交易流程,细化精确要件清单,向11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区1个试验区下放权限、下植规标、明确职责边界、具体到岗到人。切实做到扩围又降本,增效又提质。
渭南市近年来坚持高站位、高起点,力推公共资源交易“三位一体”整合共享与转型升级,历经了分切重塑、合成新生的组织发育过程,开展着迭代叠加、集成完善的工作转化实践。为这项事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、统一大市场格局及治理现代化体系,积极蹚路子、坚实打基础、争取作示范。